大家都能夠清楚行文脈絡法的基本要義,并且對典型例題和練習題的掌握不成問題。但是對于一些稍微行文脈絡復雜點的結構卻劃分不清楚,而且由于反培訓的影響,在真題中存在著有些題目的宏觀結構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四種行文脈絡(即總分總,總分,分總和分分)。所以很有必要對此進行一下總結,河北公務員考試網(wǎng)(m.imnuonuo.com/)現(xiàn)總結這些特殊形式題型如下:
一、背景+總分結構
這種題型的特點在于仍然屬于傳統(tǒng)的總分結構,比較具有迷惑性的一點在于文段前面多了一段與主體內(nèi)容相關的背景材料,而選項中恰恰有一個選項就是圍繞背景進行說明總結的文字。很多考生因為材料文字開頭并沒有“隨著”這樣標志性引導背景材料的字眼而容易受到前面的干擾誤選了干擾選項,因此這種題型需要提醒學員注意看清楚那一句話才是整個文段的重點和主旨,然后進行同義替換或者經(jīng)典壓縮。
例如:文物價值觀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和持久性。但也會隨著社會環(huán)境、個人人生觀、世界觀的改變而發(fā)生變化。由于社會地位、文化差異、利益關系等原因,使得人們的文物價值觀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場合都會表現(xiàn)出很大的不同。政府的文物價值觀可能取決于決策人員。文物工作者的文物價值觀,通常會表現(xiàn)出相對的先進性、積極性和穩(wěn)定性,一般民眾的文物價值觀則依賴于國家政策、社會輿論導向、個人文化素質(zhì)等因素。
這段文字主要談論的是( )。
A.文物價值觀變遷的原因
B.不同文物價值觀的優(yōu)缺點
C.文物價值觀差異性的表現(xiàn)形式
D.文物價值觀存在差異的原因
首先梳理一下文段。文段首句說文物價值觀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和持久性,但也會隨著一些因素變化而變化,變化就是變遷?!半S著”表示引導背景和原因的文字,所以文段首句總結提煉下就是在交代文物價值觀變遷的原因,也就是A選項的內(nèi)容。文段第二句說由于其它的一些原因,人們的文物價值觀會表現(xiàn)出不同,“表現(xiàn)出不同”換言之就是存在差異,所以其實第二句話就是在交代文物價值觀存在差異的原因,也就是D選項的內(nèi)容。所以很多同學看到這里就會有點犯懵,A、D選項都是“總說”,誰才是真正的重點呢?關鍵就要看后面分點論述的內(nèi)容到底是在圍繞那一句話進行表述。后面分點論述的內(nèi)容有兩點,分別是政府的文物價值觀和民眾的文物價值觀,恰恰是兩種不同的文物價值觀也就是存在差異的價值觀,所以第二句話也就是D選項才是整個文段的重點和主旨,那么A選項的內(nèi)容就是一個背景鋪墊,引入的是文物價值觀這個概念,接下來文段的主體內(nèi)容并不是在單純描述文物價值觀了,而是在具體表述文物價值觀存在差異。所以應該選D。識別出本題就是一個背景+總分的結構。
再如,蝴蝶以其絢麗的色彩和優(yōu)美的舞姿,贏得了“會飛的花朵”、“大自然的舞姬”等美譽。蝴蝶翅膀豐富的色彩、各異的圖案造就了這美麗的精靈。有些蝴蝶在陽光下飛舞時翅膀會閃爍著金屬光芒,有些蝴蝶翅膀的色彩可以單一到通體只有一個顏色,也有蝴蝶的顏色可以豐富到讓人眼花繚亂。甚至還有人在蝴蝶翅膀上收集到了阿拉伯數(shù)字1-9和26個英文字母形狀的圖案。
這段文字描述的主要是:
A 蝴蝶是自然界美麗的化身
B 蝴蝶的翅膀豐富多彩、無奇不有
C 蝴蝶是昆蟲中極具有觀賞性的類群
D 在蝴蝶翅膀上有許多絢麗的圖案
這道題目是道爭議題,所以很多學員會有爭議。但是跟學員只需要交代一下這道題目仍然屬于背景+總分結構就很容易順理清楚。文段首句確實是再說蝴蝶,蝴蝶以其色彩和舞姿贏得了美譽,這就是A選項的內(nèi)容-----蝴蝶是自然界美麗的化身。但是文段后面第二句話說蝴蝶的翅膀造就了這美麗的精靈,說明文段開始具體化,即只描寫蝴蝶的一個具體細節(jié)就是翅膀,那也就是B、D選項在圍繞翅膀進行描述,這個時候就要識別一下到底文段的主要內(nèi)容是在說蝴蝶還是翅膀?那就需要結合后面分點論述的內(nèi)容加以理解。后面分點論述的內(nèi)容都是在說翅膀,“有些蝴蝶的翅膀……有些蝴蝶的翅膀的色彩……有些蝴蝶翅膀的顏色……甚至還有蝴蝶的翅膀上……”,所以翅膀才是主要話題,排除A、C,從B、D中選。再看D選項片面,只提到了圖案,缺了一個話題就是色彩,因此應該選B。文段第二句話,蝴蝶的翅膀豐富的色彩、各異的圖案同義替換就是豐富多彩、無奇不有。所以別的培訓機構給的答案A選項是錯誤的,這點應該給學員指明。
二、分---總---分結構
這種結構是老師們已經(jīng)總結出的教研成果,筆者認為現(xiàn)在總結出的教法已經(jīng)很完善了,并且考試中這種類型的題目非常多,說明已經(jīng)不是個別現(xiàn)象。只不過“分總分”結構筆者認為是一種變形形式,而不是一種全新的結構,這是因為“分總分”從屬于分總結構,后面最后一個分點論述的部分實際上就是針對前面“總結構”的一個補充說明。所以無需在原有的教研體系上增加一個新的結構,只需要額外給學員介紹本節(jié)的兩種特殊形式即可。
但因為“分總分結構”并不是漢語言學上的一種標志結構,也就是可能在實際教學活動中不受漢語言專業(yè)學員的認可,學員會提出質(zhì)疑。所以我認為,正如上一種“背景+總分”結構一樣,需要給考生指出,我們所做的主旨題是在一篇文章當中出題人隨意節(jié)選出來的文字,這樣形成的一個片段就不可能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標志性的行文脈絡結構了,而是成為了一種考題。所以,我們在201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一本通里所介紹的行文脈絡法以及本篇文章所研究的變形的行文脈絡結構都是就題目而言的,因此不是在專業(yè)領域內(nèi)探討的,和專業(yè)知識不沖突。最后,主旨題的考法日益增加難度,行文脈絡上來分析文段的結構很有可能很多考生會混淆不清。所以很有必要告訴考生在實際考試中最近有些新形勢就是本章所探討的兩種特殊結構,以期引起考生的重視。
申論更多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可參看2014年公務員考試技巧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