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能夠給予孩子的,可以更多,可以更持久,可以更深刻。提高全民保護少年兒童的法律意識,在法律和制度上保障孩子的合法權益;將保護孩子、尊重孩子的理念滲入家庭生活、社會建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處細節(jié)。
上周,接連有媒體曝出上海、溫州等地幼兒園老師虐待孩子的惡劣事件。人們譴責這些惡劣行徑的同時,整個社會也在反思:我們該怎樣呵護這些祖國的花朵?
誠然,物質上的支持必不可少。但是,光有好的校舍,卻沒有好的老師;光提供物質,卻缺乏精神上的關懷;光不停地填鴨式給予,卻忽視孩子的真實感受和內心需求……這些,都是一種缺失、一種片面的關心。很多時候我們有意無意忽視了孩子想要的東西——我們精神上的關懷,這樣的關懷源自尊重與平等的愛。
弄清楚孩子想要的,才能搞清楚我們如何能更好地呵護他們。
關愛孩子,從家庭起步。現在有些家長自己缺乏理想和追求,卻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到孩子身上、把自己的意愿轉嫁到孩子身上,讓孩子不停地上各種補習班,甚至將成人的價值觀強加給孩子。要知道,孩子想要的,不是一個超前而早熟、承載了過多成人要求的童年。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大人適當的引導不可少,但更多的是要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需要家長放手讓孩子在生活中歷練,選擇自己的興趣愛好,成為一個獨立思考的人。
學校應該為孩子提供更多的人文關懷?,F在的一些地方,學校教育仍然沒有擺脫應試、灌輸式的模式,忽視對學生人格的培養(yǎng)、道德的引導,缺乏對學生個性的尊重。詩人葉芝曾說:“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只有教育工作者心中有愛、為人師表,才能用愛激發(fā)孩子向善的心;只有教育工作者因材施教、循循善誘,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知識、學習榜樣、學習美德的熱情。
整個社會,應該給孩子營造一個安全、健康的環(huán)境。每一個人嚴守道德底線,工作、生活中積善積德,讓孩子在一個崇尚美德、文明向上的社會環(huán)境里得到道德的熏陶,養(yǎng)成好的習慣和品質。其實,我們能夠給予孩子的,可以更多,可以更持久,可以更深刻。提高全民保護少年兒童的法律意識,在法律和制度上保障孩子的合法權益;將保護孩子、尊重孩子的理念滲入家庭生活、社會建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處細節(jié)。
“六一”國際兒童節(jié)臨近,孩子們臉上洋溢著天真、純潔、歡樂的笑容。愿孩子們在今后的日子里,天天都是過節(jié),每一天都像過節(jié)一樣快樂無憂。
【熱點回顧】
南京“愛心媽媽”
5月20日,南京市13位“愛心媽媽”來到市兒童醫(yī)院,為棄兒姜宏偉慶祝一歲生日。這些“媽媽”們長期義務照顧小宏偉,每天輪流到醫(yī)院陪他鍛煉,教他唱歌。
抗癌女孩“魯若晴”
“魯若晴”,一個美麗的名字,一位美麗的山東女孩,因其在微博上直播自己與白血病抗爭的過程、記錄化療時的狀態(tài),得到了數以萬計的網友的祝福。但同時也有一些聲音開始質疑她的身份和病情。5月22日經多方證實,“魯若晴”確有其人,其病情也屬實。爭議平息,抗癌女孩堅強樂觀的精神仍感動著很多人。